“绣”出一个新凉山

 公司新闻     |      2024-03-10 21:39

 

全国人大代表吉列子日的朋友圈和视频号里,有大事,有小事,有家事,也有国事。

他会发一组冬日暖阳下蜂巢的照片,向朋友介绍村民们采集的野生蜂蜜,也会展示金沙江畔自己家乡的美景,邀请朋友领略“悬崖村”的壮美风光。最近,他的朋友圈转入了两会“频道”,有关“国事”的内容渐渐多了起来。

不经意间,这些内容把他的家乡大凉山和这个国家紧紧地关联在了一起。

7年前,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表达了对大凉山脱贫攻坚的关切,要求“下一番‘绣花’功夫”。如今,告别了“绝对贫困”,大凉山已经开启了乡村振兴的新征程。

作为来自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全国人大代表,吉列子日深知,走在新征程上的大凉山,依然要以“绣花”的功夫为更美好的明天而奋斗。

总书记牵挂的地方

在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尊龙凯时人生就是博z6com凉山州宁南县南丝路集团银鸿丝业有限公司工会副主席晏鲁作的心中,她的家乡大凉山是习近平总书记“深情牵挂、始终惦记的地方之一”。

2018年2月,总书记到位于大凉山腹地的凉山州昭觉县考察。通过电视新闻,晏鲁作记住了总书记当时说过的一句话:全面小康路上不能忘记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家庭。

事实上,在2017年的全国两会上,习近平就关注到了大凉山。针对媒体报道的凉山州“悬崖村”,习近平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四川代表团审议时说,看到村民和孩子们常年在悬崖上面爬藤条,安全得不到保证,看了以后心情很沉重,也很揪心。

全国人大代表、好医生集团董事长、中国中药协会副会长耿福能当时就在现场。他在会上作了主题为“中医药产业参与精准扶贫”的发言,讲到了其所在企业在凉山州因地制宜发展附子种植产业助力脱贫攻坚。耿福能回忆说,总书记还问到了附子的市场问题。

“脱贫攻坚越往后,难度越大,越要压实责任、精准施策、过细工作。”在那次会上,习近平说,“要继续选派好驻村干部,整合涉农资金,改进脱贫攻坚动员和帮扶方式,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全过程都要精准,有的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

“悬崖村”后来发生了大变化。在各方努力下,阿土列尔村告别了由藤条和木棍编成的“天梯”,用上了2500余根钢管构成的“钢梯路”。2020年5月,阿土列尔村全村8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陆续搬迁至位于昭觉县易地扶贫搬迁县城集中安置点的新家。

2022年3月,习近平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来自四川的全国政协委员益西达瓦向总书记展示了两张“悬崖村”阿土列尔村的对比照片,一张是村里过去使用的藤梯,另一张是2017年建成的钢梯。

对此,习近平再次表达了他对“悬崖村”的惦念,关切地问起乡亲们是不是搬了下来,孩子上学、老人看病情况怎么样。益西达瓦一一作了回答。习近平说:“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对困难群众,我们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帮助他们排忧解难。”

像“绣花”一样,一步一步精心推进

2020年11月,随着四川省政府批准凉山州普格县、布拖县、金阳县、昭觉县、喜德县、越西县、美姑县7个县退出贫困县序列,大凉山攻克了深度贫困的堡垒。

吉列子日见证了这段具有历史意义的过程。他原本在外地工作,2017年回到家乡凉山州布拖县拉果乡阿布洛哈村,并于次年当选为村支书,经历了脱贫攻坚的冲刺阶段。

就像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那样,阿布洛哈村摆脱贫困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就像“绣花”一样,是一步一步精心推进的。

首先是路。阿布洛哈村是大凉山的另一个“悬崖村”,过去不通公路,村民们到镇上要翻山越岭走5个小时。没有路,一度让刚回到村里的吉列子日“看不到希望”。

2019年,通村公路开工建设。工程历尽艰辛,为了将重型工程机械运到那里,施工单位甚至动用了米-26重型运输直升机。这段从悬崖峭壁上“雕琢”出来的公路只有3.8公里长,花了整整一年时间。

吉列子日要为公路的修建协调各种大小事务,这让他感受到了“绣花”的滋味儿:公路占了村民的地儿,他要和村民沟通。爆破产生的石子砸到了民房,他要向村民解释,还要给他们安排安全的临时住处。

路还没修好,吉列子日就开始琢磨发展的问题了。他发动5户村民,整合了50亩山地开始种脐橙。为解决缺水的问题,他甚至想了一个办法:把村里的生活废水收集起来,做了一套滴灌系统。

在“绣花”的,还有身为企业家的耿福能。他出生在凉山,也把很多事业的板块落子在凉山。从1996年开始,他就带领企业在凉山州布拖县推广种植中药材附子。

20多年来,耿福能率领技术团队精心探索,为布拖老百姓总结出了一套高效、优质的种植方法。

过去当地农民每年都是9月份采挖,11月播种,种子堆放两个多月,储存保管不善的,经常出现发霉腐烂问题,损失严重。

耿福能的技术团队在500亩产业园区进行耕作改革实验,总结出了一套新的种植方法:一边采挖附子,一边整理土地,附子挖出土、选好种子后,马上栽种下地。

这种方法既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又避免了长期堆放发霉腐烂的问题,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产量。这个方法向当地老百姓传授和培训后,受到了广泛欢迎。

现在的一切来之不易

如今,他们所下的“绣花”功夫正在见效。

2023年,耿福能所在企业带动凉山州8个县种植附子、木香、川续断等中药材33600亩,全年收购附子等中药材3000多吨,支付收购款8000多万元,带动2.6万户13万多农民稳定增收致富。

整个凉山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根据凉山州政府2024年的工作报告,凉山州多个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位居四川省前列。数据显示,凉山州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按可比口径分别增长5.2%、7.1%。

全国人大代表、凉山州州长阿石拉比说,我们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在高质量发展中增进民生福祉,群众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提升。

“大凉山的变化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远处看,近处看,家里看,过去印象中的贫困样子完全没有了。”耿福能说。

作为十二届、十三届、十四届连续三届全国人大代表,耿福能表示,怎样巩固大凉山的脱贫攻坚成果,是他当选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后重点关注的话题,“这5年我都会关注这个”。

耿福能经常往凉山跑,了解老百姓的生产生活状况。他说:“常常进大山、走乡下、听老百姓的真实声音,才能知道路子走得对不对,建议提得好不好。”

今年全国两会前夕,耿福能到凉山多地调研,和村民面对面谈乡村振兴。他注意到,一些地方引进新农业人员,采用新模式新技术,实现了新的产业升级。

几个从农业大学毕业的年轻人组团在凉山搞蓝莓种植,他们从源头的种质开始研究,到种植阶段水的用量、土壤的配置等,进行精细化把控。这种做法给了这位资深企业家很大启发。

他在准备一份建议——培育“三农”新质生产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他希望在大凉山探索加大“三农”新质生产力培育,培育新技术、新模式,使用优质和新型生产要素,以“数智化”催生大凉山未来新产业。

在阿布洛哈村,吉列子日也在以更精细的办法推进“悬崖村”的振兴。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他们从6公里外的一处水源引水,来解决种养殖业的用水问题。有了水源,脐橙种植面积扩大了319亩。

在四川农业大学一个师生团队的帮助下,阿布洛哈村制订了2022年至2035年的发展规划。按照这个规划,阿布洛哈村将因地制宜发展民宿、星空营地、彝家市集等业态,走文旅和康养之道。

吉列子日还有一个新的想法,保留几处老房子,改造成文化体验基地,供游客和村里的孩子们了解和体验过去的生活,希望大家记住:现在的一切来之不易。